把试剂包扔进背包,水质检测就能从实验室搬到小区门口——这就是饮用水消毒检测试剂包在城市供水管网的日常。它能让游离氯、总氯、二氧化氯等关键消毒指标在10分钟内现出原形,成为守护龙头水安全的“快检哨兵”。 一、为什么是“试剂包”?
城市管网长达数千公里,水在管道里“旅行”时间从几小时到三天不等。氯会随停留时间衰减,若末端低于0.05 mg/L,病原微生物就可能“复活”。传统实验室法需采样→冷藏→转运→分光光度计,耗时长;试剂包则把显色剂、缓冲盐、比色管一次性配好,现场数步即可完成加水样→摇匀→显色1分钟→比色→读数,误差≤±5%,全都符合GB/T标准要求。
二、现场操作流程
1.先用待测水润洗比色管,避免交叉污染;
2.加样至50 mL刻度,撕开DPD粉包倒入,立即盖塞颠倒3次;
3.与标准色阶横向比色,光线背光,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褪色;
4.若结果>2 mg/L,改用高量程稀释包,稀释10倍后再测,防止显色饱和。
三、质量控制“双保险”
每批试剂包附带空白样和质控样,现场先行检测,偏差>±10%即更换批次;同时输入色度值,自动生成时间-地理坐标的水质云图,供水调度中心可实时看到“红色低氯区”,及时远程补氯。
四、小贴士
1.冬季水温<10℃时,显色慢,可把比色管放口袋“体温加热”至20℃再读;
2.高铁锰地下水区,先加1滴EDTA掩蔽,防止干扰显色;
3.试剂包避光干燥保存,保质期18个月,过期显色偏蓝,读数偏高。
从水厂到楼道,消毒检测不再局限于实验室。有了这套“口袋里的化学家”,城市供水管网每公里都能开口说话,让最后一滴水的安全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测得准。